开始了自动驾驶创业赚钱的故事:一年10亿日元,但是收入的道路你一定没想到-量子位,

在2021年底汇总的成绩单上,终于鲜明地挂起了创业公司的旗帜。

每年签10亿元。

对于一个只看融资而不提高收入的自动驾驶行业来说,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

这种现象本身也是业界的风向标。

从2019年的走秀技术、2020年的商业模式探索,到2021年的量产,自动驾驶行业逐步发展成熟,创业公司最大的挑战也从“活”变成了“活”。

“销售额”和“商业化”会成为2022年行业的新关键词吗。

什么样的商业收入。也许出乎意料,这些订单并不是用来卖汽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卖自动驾驶程序的收入。

10亿元的订单,主要来自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V2X基础设施。

包括湖南衡阳智能交通项目、河南鹤壁项目,以及多省机场、高校、园区、景区等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商业项目。

背后的公司是蘑菇车连。

蘑菇车连车联成立于2017年底。原来是“百度系”人马的创业公司。

在业内,蘑菇车连一直“潜行”,行动低调。

直到2021年,智能车才参考解读的自动驾驶落地的衡阳模式亮相,外界对蘑菇车连有了直观的了解。

从这个模型可以窥见蘑菇车连的技术和产品特征

简而言之,衡阳模式是一套包括无人巴士、RoboTaxi、无人清扫车、配送车等在内的产品和服务,但最与众不同的是“车路云一体化”系统。

从蘑菇车连本身的业务来看,虽然也有各种自动驾驶车量和相应的团队运营,但更像是整个V2X方案的配套,或者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组成部分。

像这样落地自动驾驶的路线,确实很少见。

比起买车,基础设施更赚钱?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推进,新的路线分化了:基础设施。

而且,这条路线可能比做汽车、卖计划更赚钱。

据ITS114数据统计,仅2020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就超过1000亿,超亿项目(不包括停车)32个,超亿项目市场规模合计约66.58亿个。

从绝对数字来看,目前自动驾驶基础设施市场的规模不及汽车或L2、L3级的智能驾驶程序,但与这种市场大但赚钱慢的项目相比,智能交通虽然市场相对较小,但赚钱最快。

该业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自动运行的To G。

智能交通的本质,实际上是自动驾驶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交叉,其中自动驾驶、V2X等技术,由科技公司提供,对于基础设施本身,当然只是官方主导。

由于国家层对智能交通有顶级规划设计,地方着眼于基础设施+自动驾驶对本地经济的刺激推动,2021年出现了各地争先恐后骑马相关项目的景象。

对于有相关技术储备的公司来说,参与这样的项目,公司可以以“轻资产”摆阵,省去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环节,当然比造车更轻松。

此外,目前国内开展智能交通建设的地方还是少数,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推进,千亿左右的市场规模注定将大幅扩大。

难怪在李彦宏对百度自动驾驶明确的3个赚钱的道路中,有基础设施这个项目。

2022自动驾驶新关键词:商业化梳理这几年自动驾驶的年度关键词,2019年还是技术,秀肌肉。

2020年转变为商业模式探索。

刚刚过去的2021年,自动驾驶玩家需要回答的问题大量出现。

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成熟商业的过程。

2021年,跨量产线的公司具备了生存的前提。

那么2022年,收益这个关键词将决定一家公司是否还活着。

技术比较成熟,商业模式也基本掌握,目前正处于各家庭争夺市场份额的阶段。

蘑菇车联公布的10亿元营收,并不能涵盖正常自动驾驶的研发,离公司利润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这一举动本身说明了“营收”这一点,是自动驾驶公司证明实力的重要参考。

在过去的2021年,实际上还有一些自动驾驶公司或多或少披露的关于盈利的信息。

例如,长城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米里亚姆智行曾表示,2021年公司总销售额达到“数亿元”。

另一方面,被智能化、自动驾驶标签所认知的小鹏汽车在1024节透露了2021年第三季度XPILOT3.0以上版本的智能助力驾驶,渗透率达到60%左右。

根据前三季度56404台销量和3.6万订阅费用估算,该收入至少超过10亿。

百度季度可见,自动驾驶业务1000万级订单已经超过20个,主要来自智能交通项目。

技术出现了,自动驾驶玩家渡海后各自展现神通力,但都在朝着自我造血的正循环努力。

自动驾驶在商业上固定下来,变得更加复杂有趣。

你知道公开收入和订单信息的自动驾驶相关玩家吗。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