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携手中国航天,五位科学家分享了太阳探测、火探测等最新突破,

9月19日,2022全国科技活动周轮番主场活动“从科学走向未来”——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活动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普司、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腾讯公司共同主办。庆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活动聚焦“大太空”,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数据中心主任赵坚、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应邀演讲。

从“探测日”、“探月”项目的突破,到“黑洞”、“暗黑物质”天体现象,从“祝融号”探测器到“羲和、“慧眼”卫星等大国重器,五位科学家系统展示了我国航天重大项目和天文观测两个领域的前沿进展并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鼓励青少年放眼太空,为建设太空强国贡献力量。

被评为优秀科普公益活动

本次科小会以“从科学走向未来”为主题,纳入2022全国科技活动周轮番主场活动,全程在新华社视频号、中央视频、中国青年报视频号、腾讯视频等40个媒体和平台进行现场直播,演讲精彩内容包括微信、在QQ等10余款腾讯产品的“青少年模特”中上线,以短视频形式呈现。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井顿泉致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井顿泉认为,今年科学小会将以“从科学走向未来”为主题,邀请航空航天和天文探测重大科技成果背后的科学家,与大家面对面交流,是适应新时代青少年特点,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他说,这是培养孩子们探索精神的有益科普实践。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探索和推进科普教育方式创新和科普教育内容建设,构建特色科普工程,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帮助青少年用科学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孟华致辞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据主任孟华介绍,自从1970年《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世界之后,日前发表了《嫦娥石的最新科学成果,宇航员用《中国式浪漫》在星汉之间写了一首“优秀”的诗。探索中国航天特有的奋斗历程、科学精神、未知因素,是科普宣传的天然“富矿”,希望更多的青少年通过科学小会,了解科学之奇、科技之美、科幻之趣,同时高举理想之帆,踏踏实实地追逐梦想。

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集团市场宣传部社长李航致辞

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集团市场和公关部总经理李航表示,科学小会致力于“因小见大”,希望孩子们在童年时,用大师的大小、理想的大小、科学家的语言来教导,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传承榜样的力量。本次科学小会举办空间站,科学家们希望带领青少年思考“天”的大小,鼓励孩子们探索未知,传递宇宙精神的柴火。

太空总师谈中国突破太空前沿

1956年,钱学森等前辈一代的宇航员开创了我国的宇宙事业。伴随着“外国人能做的,难道不是中国人做不到吗”这一经典问题,“科学走向未来”——2022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开幕。钱老珍贵影像由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光影焕新技术智能修复,以超清4K画质重现,让青少年回到66年前的艰难岁月。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始人的“引领”下,新一代航天员的杰出代表,面向青少年讲述了我国“日探”、“火探”等重要航天项目的前沿突破。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赵坚演讲

自去年10月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科技试验卫星“羲和”号升空以来,仅仅一年时间,其探测成果就创下了5个国际“首次”。会议上,国家“高分”专项总工程师赵坚向青少年系统讲解了探测项目的价值和领先成果,太阳影响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探测和了解太阳实时动态状况对地球安全至关重要。“名为‘羲和'的摄影家首次实现了在宇宙中对太阳进行‘CT扫描',科学家通过扫描的光谱信息,可以分析太阳爆发的前兆特征、能量释放和传输过程等”(赵坚、

月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演讲

“百尺之箭,万钧之弓。天空想成为第五重。”两年前,月球和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在执行“天问一号”发射任务时,作了一首词。在今年的科学小会上,贾阳用这句话开始演讲,讲述了“祝融号”火星在火星上开车着陆,向南“寻火”的故事。在分享“祝融号”印章“额”、“中”车辙等独特符号的设计功夫中,贾阳让青少年觉醒中国五千年文明智慧。最近,他还参与了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腾讯发起的“全国青少年编程人工智能计划”,引导青少年在虚拟仿真环境中进行“火星探测”。

天文学家分享宇宙探索的最新发现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演讲

宇宙无边无际。“黑暗物质探测时代”的开拓者常进在小会议上介绍说:“目前人类在宇宙中发现的物质仅占宇宙总质量的5%,一直“隐藏”的黑暗物质比例超过四分之一。从1930年代至今,人类发现的只有黑暗物质的“线索”。常进与悟空号卫星的领先水平分享近7年的探测,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范围最广、能量分辨率最佳的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自2017年以来,“悟空号”在电子、质子和氦核宇宙线的测量方面取得了领先的成果。目前它处于二次延命运行阶段,仍保持良好的探测状态,继续对太空中的黑暗物质进行解明。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演讲

今年5月12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世界多地同时发布首张银心黑洞照片。这个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与3年前人类发现的第一个黑洞M87中央黑洞一起,拍摄了“甜甜圈”的身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解读原因,【观测黑洞需要依赖其周围的发光气体,这些气体发出的光被黑洞自身的强引力弯曲,呈现明亮的环状结构】。他向青少年介绍说:“基于这两张照片,科学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两个黑洞的异同点,揭示银河形成和进化的奥秘。”。

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演讲

“宇宙中哪里最有可能发出外星人的信号”“最美的星云是怎样成长的”,向孩子们提出了“天问”,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介绍了“慧眼”卫星的许多划时代的成果。关于未来的极端太空探索,将与正在推进中的大型国际合作“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光”太空天文台共享“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CATCH)计划“腾讯基于游戏AI多代理强化学习算法,科学家和腾讯工程师正在训练AI智能学习来观测天文现象,未来将管理由100多颗天文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帮助捕捉更多天文现象。”

去年12月,腾讯联合《科学》杂志启动第四届年度“青少年科学看点排行榜”评选活动,邀请科普合作伙伴上海科技馆联合全国青少年在天文地理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新材料四个领域中的20项年度前沿科学突破341万名青少年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项目。《科学》杂志主编蒂姆阿彭泽尔(Tim Appenzeller)通过视频发布并解读了青少年最感兴趣的十大入围主题。其中“中国空间站”继续优秀。

中国空间站在轨道上建设之际,由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指导,科学小会与腾讯地图共同独家在线化《中国空间站轨道地图》,以互动的创意关注和理解我国空间开发的光辉征程,向中国宇宙致敬腾讯在地图App上搜索“空间站”,可以看到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遇到最亮的“中国星”。

科学协会致力于营造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信念,参与科学实践”的环境。在以往的科学小会议上,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潘永信、“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清华生科学院院长王宏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等25位世界顶级科学家、科普学者为青少年提供了空间探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的奥秘,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走向科学探索新时尚。四年来,4000多万青少年通过在线离线参与与科学家“面对面”。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评论